中教数据库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章详情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背后的体制溯源——以文化惠民工程为中心的调查

更新时间:2023-05-28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所导致的公共投入绩效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痼疾。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在全国21省282个行政村对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的调查发现,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在促进农村文化普及和居民基本文化权利保障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缓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差别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随着社会的高级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显现出明显的供给低效和供需错位,文化惠民工程作为一种政策模式出现了体制改革的结构性滞后。究其根源,以文化动员为基础的文化行业体制凭借其单向性和格式化的安排,实行标准化配置供给的模式,业已不适应由数字信息技术培育起来的个性化、多样化、分散化的居民文化需求。根据斯科特关于导致国家项目失败的四要素理论来看,文化惠民工程是政府主导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极端简单化设计",作为文化行业体制的功能结构,在计划体制时期还能够借助于权威政府的科层结构和强力行政安排发挥其基层文化动员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不断赋予居民的消费选择权,国家主导的格式化供给模式会导致结构性失效,当前文化惠民工程进入到全面改革的关口。

【关键词】

97 2页 免费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

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

0/500
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教立场
相关文献

推荐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